肺炎支原体肺炎(MPP)目前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(CAP)。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(2025年版)》是在2023年版的基础上作了修订。关于儿童MPP的治疗原则及方案,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。


轻症不需住院,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注意重症和危重症识别。
充分休息和能量摄入,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。正确服用退热药,对于有高凝状态并禁食者,需补充水和电解质。干咳明显影响休息者,可酌情应用镇咳药物。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,也可辅助机械排痰、叩击排痰等物理疗法。
对于明确肺炎支原体肺炎或高度疑似病例(流行病史、发病年龄、咳嗽性质、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(CRP)等经验判断),应及时进行抗肺炎支原体治疗。
1.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
包括阿奇霉素、克拉霉素、红霉素、罗红霉素、乙酰麦迪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等。轻症或者敏感的重症患儿,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。
阿奇霉素用法:轻症10mg/(kg.d),qd,口服至3-5d;重症阿奇霉素可静脉滴注,10mg/(kg.d),qd,连用5-7d 左右,间隔3-4d 后可开始第2 个疗程,总疗程依据病情而定,多为2-3 个疗程,由静脉转换为口服给药的时机为体温正常、和其他临床症状改善时。对婴幼儿,阿奇霉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制剂要慎重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后72h,根据体温情况等初步评价药物疗效。红霉素用法:多为30-45mg/(kg.d),克拉霉素用法:10-15mg/(kg.d),乙酰麦迪霉素:剂量30-40mg/kg.d,分次口服,乙酰吉他霉素用法:25-50mg/(kg.d),罗红霉素用法:多为5-10mg/(kg.d),均推荐10-14d。
2.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
主要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,用于以下情况之一:起病即持续高热,并有重症风险的患者;耐药检测阳性且临床综合判断明确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者;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(MUMPP)、SMPP和FMPP。
8 岁以下儿童使用时,需签署知情同意书。多西环素、米诺环素引起牙齿变色等副作用极低,可造成日晒后光敏感现象,使用时应避免日晒,注意胃肠道等副15作用。
多西环素:推荐剂量为2mg/(kg.次),q12h,口服或者静脉,口服和静脉生物利用度大致相同。米诺环素:首剂4mg/(kg.次),最大量不超过200mg,间隔12h 后应用维持量2mg/(kg.次),q12h,口服,每次最大量不超过100mg。一般疗程为10d。对于重症和/或危重症MPP,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疗程可适当延长,但最长不超过21 天。
3.喹诺酮类抗菌药物
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,用于高度怀疑或明确肺炎支原体(MP) 耐药的MUMPP、SMPP 和FMPP 治疗,尤其有发生后遗症风险的住院患者,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。国内外文献以及临床使用经验,短期使用(14 天以内)对儿童软骨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,未见确切报道。若新型四环素药物不可及,起病即持续高热者或者明确耐药者,无论年龄,可在初始治疗时,使用口服药物,但无论口服或静脉用药均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。
左氧氟沙星:6 个月-5 岁:8-10mg/(kg.次),q12h;5-16 岁:8-10mg/(kg.次),qd,口服或静脉注射;青少年:500mg/d,qd,最高剂量750mg/d,疗程7-14d(因为左氧氟沙星在体内的清除与年龄相关,在<5 岁儿童体内清除速率约为>5 岁儿童的2倍)。莫西沙星:10mg/(kg.次),qd,静脉注射,疗程7-14d。妥舒沙星:口服6mg/(kg.次),bid,最大剂量180mg/次,360mg/d,疗程7-14d。
对于控制病情、降低后遗症发生非常重要,不应过早和过16晚使用,使用的窗口期较窄(多在病程5-7d),初始剂量要足,糖皮质激素疗效指标不仅是短期内体温正常,更重要的是肺部影像学好转吸收,避免或减轻后遗症发生。
➤使用指征:轻症不推荐,用于重症和危重症,一般选择甲泼尼龙。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,需关注并及时处理混合感染、黏液栓及胸腔积液等并发症。初始剂量:多为2mg/(kg.d)左右,但存在以下情况时:(1)整叶高密度均匀一致实变或者CRP 超过100mg/L(正常范围0~10 mg/L,除外混合细菌感染);(2)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出现喘息、肺部广泛湿性啰音、低氧血症。初始剂量推荐4-6mg/(kg.d), 这两类患者如从2mg/(kg.d)开始,容易拖延病情,失去最佳治疗窗口期,增加后遗症风险。个别病情更重,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初始剂量。
糖皮质激素应用后需每日评价疗效,若应用24 小时体温下降不明显,应考虑是否存在混合感染、是否未完全清理黏液栓、未及时引流胸腔积液、诊断有误等。除外上述情况后,需考虑糖皮质激素剂量不足,可适当增加剂量。
➤减量和疗程:若起始剂量2mg/(kg.d)能控制病情者,疗程7d 左右。若初始剂量为4-6mg/(kg.d)等大剂量,待体温正常,炎性指标和影像学好转后,迅速减为2mg/kg/d,并逐渐减量,疗程可2-3 周,激素减量要缓慢,过快可引起反复,尤其是并发坏死性肺炎者。在激素使用过程或者减量后反复发热者,要排除混合感染、并发症发生等。
能及时开放气道,及时清除炎性黏液栓可降低后遗症发生,但应避免过度使用,轻症不推荐。应强调综合治疗而非单一支气管镜的重要性,密度不一致的肺实变应用抗肺炎支原体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,可控制气道黏液分泌,而非必须支气管镜治疗。
怀疑有黏液栓堵塞和塑形性支气管炎的重症患儿需及早进行。细支气管炎出现大小气道粘液堵塞影像表现,临床有喘息或者高热持续,经其他治疗无效者也需进行。根据综合治疗后气道堵塞情况决定次数。
患儿病情危重、一般情况差、预测黏液栓取出难度大等情况存在时,需全身麻醉,可采用负压吸引、活检钳、异物钳、冷冻、刷取等方法。对于因塑形性支气管炎造成的严重呼吸衰竭,若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缓解,可在体外膜氧合(ECMO)下进行清除。应做好术前、术中和术后管理。存在塑形性支气管炎、粘膜坏死、病程长病变破坏严重等情况时,应小心操作,术后避免激烈咳嗽,防止皮下气肿、气胸、出血等并发症。重症患儿术后有可能呼吸困难加重,需观察病情变化。
注意支气管镜检查禁忌症,怀疑合并肺栓塞者应慎用。已发生 NP 时,除非怀疑有 PB,一般不建议进行。
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、重症皮肤黏膜损害、血液系统表现等严重肺外并发症,混合腺病毒感染的重症 MPP 或存在超强免疫炎症反应,肺内病变严重等可以使用。建议 1g/(kg.次),qd,疗程 1-2d。
中到大量胸腔积液者应尽早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。单纯 MPP 一般不会发生胸膜增厚、粘连和包裹性胸腔积液,无需外科治疗。
存在 D-二聚体明显升高,但无肺栓塞表现的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;MPP 影像有实变要及时评估炎症指标,抗凝治疗要尽早应用;SMPP 和/或 FMPP 要注意抗凝治疗。多用低分子量肝素钙 100U/(kg.次),qd,皮下注射,一般 1-2 周。
抗细菌治疗
如高度怀疑或已明确 MPP 合并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,且耐药的可能性较低,可联合应用第 2、3 代头孢类抗菌药物,不推荐常规联合抗菌药物如糖肽类、噁唑烷酮类及碳青霉烯类等,除非有指征使用;混合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 SMPP 的后期。抗细菌治疗方案应参考儿童CAP、HAP 规范和指南。当所使用的抗 MP 药物对混合感染的细菌也敏感时,一般不建议额外加用其他抗菌药物。
抗病毒治疗
混合腺病毒感染时,可应用 IVIG 治疗,是否应用西多福韦根据药物可及性、免疫功能状态以及病情决定。合并流感时,需及时应用抗流感药物。混合鼻病毒和 RSV 等感染,可对症治疗。
抗真菌治疗
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患儿、病程长且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、气管插管等患儿,可能合并曲霉或念珠菌感染。肺念珠菌感染病情较轻或氟康唑敏感者首选氟康唑,病情较重或氟康唑耐药者可应用卡泊芬净、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 B(含脂质体)。肺曲霉感染采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 B(含脂质体)治疗。

>>>直接点击阅读: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(2025 年版)
来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,国家中医药局.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(2025 年版),2025.9.
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,“感知世界医学脉搏,助力中国临床决策”是平台的使命。医脉通旗下拥有「临床指南」「用药参考」「医学文献王」「医知源」「e研通」「e脉播」等系列产品,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、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。
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。本平台发布的内容,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,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。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,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。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,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

(本网站所有内容,凡注明来源为“医脉通”,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,授权转载时须注明“来源:医脉通”。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,转载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)